丹陽[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丹陽鎮]

是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的一個美麗神奇的千年古鎮,是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商賈雲集的名鎮。丹陽有人口2.5餘萬,耕地2.7萬畝,山林3萬畝,丹陽鎮地勢南低北就,境內有山有水有農田,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

鎮情概況

該鎮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原屬當塗縣),位於安徽省東南端,長三角經濟圈、南京1小時都市圈、馬蕪銅經濟圈範圍內,與江蘇省南京市接壤。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全鎮總面積126.7平方公里,轄12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鎮總人口5.67萬,鎮區常住人口1.6萬。有耕地面積5.37萬畝,山林面積2.46萬畝,可養水面6.2萬畝。丹陽鎮俗稱“小丹陽”。有2200多年的歷史,自秦至唐均為郡縣治所,唐貞觀元年廢縣。歷史的丹陽鎮是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商賈雲集的名鎮。它地處蘇皖交界處,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一腳踏兩地,雞鳴聞兩省”的商貿重鎮。素有“江東重鎮”、“金陵門戶”之美稱。安徽省當塗縣是安徽省面向蘇、滬、浙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一個重要視窗。丹陽鎮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人文景觀,境內現存古蹟有橫山石門、“青階硯”古驛道、煉丹老爐、靈光禪寺、龍泉禪寺、靈墟遺址、“當塗第一橋”葉家橋。黃梅戲名劇《天仙配》就取材于丹陽,董山村即是傳說中董永的故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曾經丹陽到錢塘江。唐代大詩人李太白在此留下足跡和詩作,“周子橫山陷,開門臨城隅”佳句就是對丹陽古城的描述。新四軍名將粟裕、黃火青、彭沖曾在這裡開闢根據地。

歷史文化

丹陽是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千年名鎮。左天門、右牛渚,大江濤翻,雄關屏立,其險自古甲於東南。有所謂“吳頭楚尾”,“南北津渡”,更有北拱群山,百峰岩之陽剛;東抱石臼,三湖碧水之陰柔;西瀕長江,揚子如帶千里奔瀉之飄逸;南懷熟地,公圩若盤萬頃良田之敦厚。如此既形成了丹陽自然風光秀美而奇險的特色,又孕育出豐富多元的丹陽文化。

工業經濟

“十五”期間,我鎮把發展工業作為全鎮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出台了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打造招商引資平台。其中東城工業集中區通過企業技改、擴建,不斷擴大企業投資規模和生產能力。西城工業集中區完成了一期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4200萬元,拉開了“三縱兩橫”路網框架,建成面積達0.5平方公里,目前入園企業25家,總投資規模3.4億元。列為縣東向發展重點項目的丹寧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開始啟動建設。依託本鎮工業集中區的強勁發展勢頭和各類工業企業的快速發展,“十五”末,全鎮工業企業累計發展到150家,完成工業總產值5.6億元,實現入庫稅金2002萬元,其中天馬特鋼公司納稅達230萬元,恆久特材、昕源耐火公司納稅額均超100萬元。全鎮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億元,實現增加值4000萬元。

農業經濟

丹陽有人口2.5餘萬,耕地2.7萬畝,山林3萬畝(其中杉木1萬畝、毛竹1萬畝、茶葉等經濟林果1萬畝)。農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盛產茶葉、木材、毛竹、食用竹、瓜果、蔬菜、板栗、蠶桑、藥材等。已形成1個萬畝、4個千畝的農林資源開發基地,有萬畝中藥材開發基地,千畝無公害茶園基地,千畝速生杉木林基地,千畝早園竹、桃園基地,千畝板栗基地,波爾山羊養殖基地。名茶品種有七仙銀芽、七仙碧螺春等。同時,每年向國家和市場提供大量的糧、油、豬、禽、蛋、魚及特種水產品,自古以來享有“米市”之譽。丹陽市場繁榮,歷來為周邊十多個鄉鎮農副產品的集散地。以丹陽鎮為核心的蘇皖周邊大市場已初具規模,新型的商業大街和仿古建築交相輝映,各類專業市場異常活躍。“寧陽”小商品市場經營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共有300多個攤位,總投資600萬元。同時,糧油、舊貨、建材、蔬果等市場彼此相鄰,頗具特色。“十五”期間,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三資”農業,全鎮新辦“三資”農業企業5家,總投資2.7億元,其中蒙牛集團現代牧場項目投資2.5億元。實施了丹陽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項目,爭取國債資金200萬元;丹田公司和三元雜交豬繁育基地被國家商務部批准為中央儲備肉活畜儲備代儲單位和基地場,促進了丹陽鎮畜牧養殖業規模化發展,“十五”末,全鎮累計擁有生豬規模養殖戶38家,生豬存欄規模達到2.5萬頭。實施退耕還林造林面積12300畝,兌現“糧補”資金1132萬元。組建了鎮生豬養殖協會和食用菌協會。全面推進了“村賬鎮管”制度,逐步化解了村級債務,全鎮農村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十五”末,全鎮農業總產值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07元,比“九五”末增加1800元。

城鄉面貌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要求,編制了丹陽工業集中區的詳規,同時對丹陽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划進行了修編。按照“對接發展、團狀發展”的總體思路,狠抓投入,小城鎮建設有了較快的發展,城鎮建成面積近3平方公里,城鎮人口1.5萬。完成了丹馬路、丹西路、工業路、康莊路等道路建設,興建了鎮東、鎮中兩個停車場,建成了丹陽購物中心和供銷社商貿樓,完成了近城路商貿區和老街商貿區續建工程。組建了市容監察中隊,規範了市容管理,鎮容鎮貌有了明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全面改善。順利實施了農網改造和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完成農村1000所改廁項目,“村村通”工程啟動建設,已建成通村水泥路10條,總長28公里。

社會事業

認真實施了科技興村工程。進行了教育布局調整,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最佳化了教師隊伍結構。加強了衛生院的體制改革,完成了丹陽中心衛生院國債項目建設;積極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鎮農民參保45759人,入保率達92.5%。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跨入二類鄉鎮行列,計畫生育各項獎勵扶助政策得以有效貫徹落實。按照上級要求,順利地實現了原丹陽鎮和薛津鎮的合併、村級規模調整及兩委換屆。圓滿完成了農村稅費改革試點,有效減輕了農民負擔。加快了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組織勞務輸出13638人,並引導性地組織農民工培訓1190人次;對全鎮在職村、居委會幹部實行了農村養老保險、實施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2戶276人;開展農村特困救助181戶487人;改造農村人居草房161戶;在丹東、山河兩村開展改水改廁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完成了1000座衛生廁所的新改建任務。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展望“十五”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仍應正確地面對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工業化水平不高,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二是發展的環境不優,氛圍不濃,企業發展困難重重,尤其是缺少金融部門的支持;三是人才匱乏,在舉全鎮之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的局勢下,缺乏懂經濟的領導人才、企業家人才、企業管理人才以及專業技術人才。以上都決定了丹陽鎮的經濟發展水平尚處於一個不高的層面上。“十一五”期間,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臨危奮進,以機不可失的使命感發憤圖強,全鎮上下團結協作,迎頭奮進,紮實苦幹,開拓創新,爭取全鎮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

區位交通

丹陽鎮地處上海、南京、馬鞍山等城市群中心地帶,是長三角經濟圈安徽前沿, 緊鄰六朝古都南京市。313省道和314省道穿境而過;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公里、蕪湖軍民兩用機場40公里;距朱家橋外貿碼頭40公里。

自然資源

丹陽鎮地勢南低北就,境內有山有水有農田,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盛產稻穀、小麥、油菜以及茶葉、林果、魚、蝦、蟹、鱉等。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鐵、矽等。

經濟基礎

重點工業有冶金壓延、機械製造、建材、服裝加工等。目前已建成恆久特鋼公司、天馬電力金具公司、天馬特鋼鑄鍛公司、昕源耐火材料(集團)公司、橫山特鋼廠、錦虹製衣廠和十多家建材廠等重點龍頭企業。通信、供電、供排水、液化氣、有線電視、停車場等基礎設施齊全,學校、醫院、工商、稅務、銀行、信用社、公安、司法等社會服務機構完善。並建成了工業區、商貿區和居住區。已批准規劃建設東城、西城兩個工業小區,規劃總面積2.71平方公里,建成面積0.8平方公里,有20多家企業入駐。集中區內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區位優勢

丹陽鎮區位條件較好,地處南京、馬鞍山蕪湖等城市群間,交通十分便捷,滬銅鐵路、皖贛鐵路、205國道、314省道及擬建中的沿江高速公路貫穿縣境,長江在當塗境內有19公里,其支流姑溪河、青山河常年通航。距南京市區30公里,距蕪湖朱家橋外貿碼頭45公里,距馬鞍山外貿碼頭20公里,建設50萬噸級內貿碼頭一座,距蕪湖灣里軍民兩用機場及蕪湖長江大橋均為20公里;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15公里。縣鄉公路網路基本建成,鄉級公路均為柏油路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